为提高扫描电镜利用率及共享效率,提高大家扫描电镜的操作技能,6月2日上午8:30,生医学院扫描电镜培训在明向校区微纳结构实验室如期举行。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17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材料方向的本科生参加了线下培训,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,实验室提前进行消杀处理,同学们完成登记、体温测量、穿实验服、带口罩手套等基本要求,另有100余位来自生医、材料、力学、机械、信息等学科的老师和研究生通过网络直播参加了线上培训。



黄棣老师、陈凌峰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扫描电镜样品制作的基本原则、不同类型的样品的前期处理方式,系统介绍了扫描电镜、能谱仪的工作原理、基本组成和日常维护等,现场针对不同样品进行了实际操作。期间,同学们兴致勃勃,积极交流,很多困扰大家的问题得到解决。
生医学院场发射扫描电镜属于分析型扫描电镜,型号:JSM-7100F(分辨率:3.0 nm(15 kV、5 nA、WD 10 mm)),附件有电制冷能谱仪(OXFORD,X-Max,分辨率:127 ev;有效检测面积:20 mm2))、背散射电子衍射系统(OXFORD,NordlysNANO,空间分辨率:优于0.1 μm)。